🩺 連醫生都推薦!疼痛剋星「增生療法」完整解析
最近診間超多人在問:「醫生啊!我這個腰痛打針是不是要打類固醇?」其實現在有種更厲害的注射治療正在台灣各大醫院流行,專門對付各種慢性疼痛&運動傷害,今天就讓復健科醫師來揭密!
🔍 增生療法到底是什麼?跟類固醇差在哪?
⚕️ 治療原理大不同
類固醇注射 | 增生療法 | |
---|---|---|
作用方式 | 強力壓制發炎反應 | 刺激組織再生修復 |
效果 | 快速止痛 | 從根本強化結構 |
適用狀況 | 急性發炎 | 慢性損傷 |
關鍵差異:類固醇像「滅火器」快速撲滅火勢,增生療法則是「建築工」慢慢修補受損組織。像是關節退化、肌腱慢性損傷這些需要長期修復的狀況,就更適合用增生療法!
💉 3大常見增生注射劑比一比
1️⃣ 高濃度葡萄糖水
- 適合:足底筋膜炎、媽媽手
- 優點:價格親民、安全性高
- 案例:50歲阿姨打3次就能正常走路買菜
- 注意:效果較溫和,嚴重損傷要考慮PRP
2️⃣ PRP自體血小板
- 適合:網球肘、旋轉肌撕裂
- 驚人效果:80%患者半年內疼痛減半
- 限制:貧血、洗腎患者效果打折
- 最新應用:現在連退化性膝關節炎都適用!
3️⃣ 羊膜萃取物
- 貴族療法:單次治療破萬元
- 特殊功效:含豐富生長因子,適合大面積軟組織損傷
- 最新研究:對慢性下背痛改善率高達73%
🖐️ 超音波導引注射有多神?
復健科醫師的秘密武器就是這個!透過即時超音波:
- 精準鎖定發炎點位(連0.3cm的細微損傷都看得到)
- 避開重要神經血管
- 確保藥劑正確分布
- 即時觀察組織反應
真實案例:30歲工程師打PRP治網球肘,配合超音波定位,2週就能重新握滑鼠工作!
🩹 治療後必知5大重點
-
三天黃金期:
- 注射處腫痛是正常反應(表示修復啟動中)
- 可冰敷但絕對不能吃消炎藥!
- 推薦補充鳳梨酵素+維他命C
-
復健時機:
- 第3天開始輕度關節活動
- 1週後加入阻力訓練
- 搭配震波治療效果加乘
-
飲食禁忌:
- 多吃→雞胸肉、鯖魚、芭樂、奇異果
- 少吃→油炸物、精緻澱粉、加工食品
- 關鍵營養:每天要喝夠體重x30c.c.的水
-
療程規劃:
- 一般需要3-6次注射
- 每次間隔3-5週(組織修復需要時間)
- 醫師會用超音波評估修復進度
-
日常保養:
- 改正「翹腳、低頭、三七步」等壞姿勢
- 上班族每小時要做肩頸放鬆操
- 運動前必做動態熱身
❗ 這些人要注意!
雖然增生療法很安全,但有以下狀況要先告知醫師:
- 正在服用抗凝血劑
- 有糖尿病傷口未癒合
- 血小板數值低於15萬
- 對酒精或麻醉藥過敏
- 懷孕或哺乳中
💡 醫師真心話
「很多患者以為打針就萬事OK,其實找出疼痛根源才是關鍵!」像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下背痛,除了注射治療,更要:
- 加強核心肌群訓練
- 調整辦公桌椅高度
- 改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
-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
才能真正跟疼痛說掰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