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確診:37歲那年的晴天霹靂
那天原本只是公司安排的年度健檢,護理師做乳房超音波時突然皺起眉頭:「這邊有個不規則陰影,要馬上轉診。」我還記得騎車去醫院的路上,安全帽裡全是冷汗,握著龍頭的手抖到差點騎不穩。
切片報告出來那天,診間冷氣特別強。醫生說「早期乳癌」四個字時,我腦中閃過兩個女兒綁著蝴蝶結的模樣——老大正要考國中資優班,小的連乘法表都還背不熟。那天晚上我躲在浴室咬著毛巾哭,怕吵醒睡在隔壁房的孩子。
治療就像打仗:從手術到化療的血淚之路
右胸留下15公分疤痕那天,護理師教我怎麼擠引流管的血水。化療時掉髮掉到不敢照鏡子,有次買菜被當成歐巴桑讓座,回家抱著老公大哭。最難熬的是放療期間,皮膚焦黑脫皮,穿內衣像上刑具,女兒卻貼心地在我的病床邊貼滿加油小紙條。
命運的二連擊:肺腺癌悄然而至
以為撐過五年追蹤期就安全了,沒想到健檢X光片上的小白點,竟是1.2公分的肺部腫瘤。開刀前晚,我在醫院頂樓看著夜景抽泣,想著「難道連陪女兒畢業都做不到?」。切掉右肺中葉後,連爬三階樓梯都喘到眼前發黑,老公默默在樓梯間裝了扶手,每週載我去虎頭山做呼吸訓練。
最黑暗的2017年:癌細胞啃噬骨頭的日夜
那天在公園拉筋聽到「喀」一聲,從此大腿像被電鑽24小時鑽洞。痛到吃不下飯,三個月暴瘦七公斤,最後連起床都要人扶。轉移髖關節的癌細胞讓我換了人工關節,術後復健時,物理治療師壓著我的腿說:「再痛都要動,除非妳想坐一輩子輪椅。」每次抬腳都痛到指甲掐進掌心,但想到女兒婚禮要牽她走紅毯,硬是咬牙撐過。
生命給的終極考題:喪偶之痛比癌痛更錐心
先生咳嗽就醫卻再也沒回家那天,世界突然靜音了。葬禮上握著他冰冷的手,想起化療時他半夜開車買芒果冰給我止吐的模樣。悲傷像黑洞吸走所有力氣,連按時吃標靶藥都忘了,直到某天腳痛復發才驚醒——我答應過他會好好活著。
重生之路:從病房到街頭的音樂奇蹟
學陶笛是復健治療的一環,沒想到吹出第一首《望春風》時,病房阿嬤跟著哼唱起來。現在我隨身帶著八孔陶笛,在長照中心表演時,失智伯伯竟然跟著節奏拍手。去年考取街頭藝人證照,在醫院大廳演奏時,有個化療中的女孩跑來說:「阿姨妳的音樂比止痛藥有效。」
癌後人生體悟:每個日常都是奇蹟
現在清晨五點起床先做「抗癌呼吸操」:雙手高舉深吸氣,想像把陽光吸進肺裡。早餐必吃綠色蔬菜加鮭魚,餐後吞藥像在吃糖果——畢竟這些標靶藥物比鑽石還珍貴。每週三固定到癌症資源中心當志工,用過來人經驗安慰新病友:「你看我第四次復發都撐過來了,現在還能爬山呢!」
最近女兒教我用手機錄短影片,我在鏡頭前示範「乳房自我檢查」技巧,意外收到好多癌友留言。原來生命給的巴掌,是要我們學會伸手扶持彼此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