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石脫落症比你想像更常見!這些動作千萬別自己做
45歲的美玲早上睜開眼正要起身,突然整個房間像洗衣機般瘋狂旋轉!她趕緊抓住床頭櫃,冷汗直冒心想:「該不會是中風了?」連刷牙低頭都會引發強烈暈眩,最後發現頭只要往右轉就天旋地轉,耳鼻喉科醫師用特殊儀器檢查後,確診是「耳石脫落症」在作怪…
什麼是耳石?比綠豆還小的平衡大師
我們的耳朵裡藏著兩組精密平衡儀器(橢圓囊+球狀囊),裡面黏著數百顆比鹽粒還細的碳酸鈣結晶。這些小石頭平常乖乖黏在膠質膜上,當我們頭部轉動時,它們會像「重力感應器」一樣滑動,告訴大腦現在頭朝哪個方向。
耳石亂跑超要命!4大危險徵兆快筆記
當這些小石頭脫落掉進半規管(耳朵裡的環狀水管),就會像彈珠掉進水管一樣隨著頭部晃動滾來滾去,引發假性平衡訊號。這時會出現:
- 特定角度暈眩:例如只能右側睡,左轉就暈
- 旋轉感不超過1分鐘:像坐完海盜船的殘留感
- 噁心卻不耳鳴:與梅尼爾氏症最大差別
- 起床瞬間最嚴重:躺著翻身時特別明顯
為什麼耳石會離家出走?這3類人最高危
- 更年期女性:荷爾蒙變化影響內耳膠質
- 長期低頭族:頸椎壓力波及耳石器官
- 頭部撞擊過:就算輕微碰撞也可能埋禍根
復位治療比你想得更精密!醫師親揭操作過程
專業的耳石復位術需要:
- 先用眼振儀觀察眼球震動方向
- 依脫落位置選擇Epley或Semont手法
- 精確計算頭部轉動角度與停留時間
- 治療後需保持頭部直立48小時
自行復位風險高!這些動作千萬別學YouTube做
網路上流傳的「搖頭擺耳操」可能:
- 讓耳石掉進更深處的半規管
- 引發雙側耳石脫落更難治療
- 造成頸椎過度扭轉受傷
- 延誤真正病因(如腦瘤)的診斷
日常保養3招預防復發
- 睡覺用45度角枕頭避免平躺
- 補充維生素D3強化耳石膠質
- 做頸部核心運動增強穩定度
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張醫師提醒:「最近接到好幾個自己亂轉頭,結果從單側脫落變成雙側脫落的案例,治療難度直接翻倍!就算症狀很像,也可能是中風前兆,務必先掛耳鼻喉科+神經內科雙重確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