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被「假輕症」騙了!這些症狀正在偷走孩子體力
最近急診室醫師發現,很多確診小朋友送醫時,明明沒有明顯呼吸困難,但整個人軟趴趴像洩氣皮球。這種「假輕症」最可怕的地方在於:
- 體溫計數字降了,但小孩還是病懨懨
- 勉強吃兩口就搖頭說不要
- 尿布超過半天都沒濕
- 哭鬧時眼淚流不出來
六大危險指標 媽媽必存檢查表
- 高燒馬拉松:體溫39度↑超過兩天,吃退燒藥像喝白開水沒效果
- 退燒後變懶骨頭:平常活蹦亂跳,現在連卡通都不想看
- 呼吸像跑完百米:明明沒在動卻喘不停,胸口起伏變很快
- 吐到膽汁都出來:連喝水都吐,嘴唇乾到起皮屑
- 肚子痛到蜷成蝦米:按壓腹部會激烈抗拒,痛到冒冷汗
- 尿量突然大減:學齡童超過8小時、幼兒超過6小時沒排尿
醫師傳授「媽媽雷達」使用秘訣
- 活力檢測法:拿孩子最愛的玩具測試,連汪汪隊都吸引不了絕對有問題
- 食慾觀察術:準備平常秒殺的布丁/果凍,如果舔兩口就推開要警覺
- 脫水小實驗:輕捏手背皮膚,回彈速度比平常慢半拍
- 睡眠監測訣竅:半夜特別容易驚醒哭鬧,可能是身體不舒服
退燒後更要提高警覺的真實案例
台北曾有位6歲男童,退燒兩天後突然喊腿痛到不能走,送醫才知是「病毒吃肌肉」的橫紋肌溶解症。台中也有嬰兒腹瀉後眼神呆滯,檢查發現是綠膿桿菌引發敗血症。這些都告訴我們:
- 退燒≠痊癒,至少要觀察3-5天
- 出現異常疼痛要馬上就醫
- 補充電解質比只喝白開水更重要
家庭護理必備物品清單
物品類型 | 具體準備建議 |
---|---|
退燒用品 | 不同劑型退燒藥(塞劑+藥水)、退熱貼 |
補水法寶 | 兒童電解質粉、冰棒模具、吸管杯 |
監測工具 | 智慧手錶測血氧、小便量記錄表 |
營養補充 | 即食粥品、營養凍飲、高熱量果泥 |
最後要提醒爸媽們,當妳的「媽媽直覺」覺得不對勁,就算不符合所有就醫標準也請直接衝急診。醫師們都說:「寧可多跑一趟,也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時間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