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少年股神變老韭菜:我的20年台股血淚史
🌧️ 2007-2017:那些年我們一起賠過的學費
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,結果…
2007年剛進場時,我跟所有菜鳥一樣「看K線像看藏寶圖」,每天研究MACD、布林通道這些技術指標。還記得當時跟朋友吹牛:「給我20%報酬率?我三個月就能做到啦!」結果2008金融海嘯直接教我做人,帳戶-60%的數字亮到現在都忘不掉😭
散戶的三大錯覺
- 「這次不一樣」:每次進場都覺得找到聖杯
- 「別人貪婪我恐懼」:結果總是恐懼在谷底、貪婪在山頂
- 「再等等就反彈」:從短套變長期股東是常態
🔪 韭菜的四大覺醒時刻
法則1:手續費在吃你的肉!頻繁交易真相
以前覺得每天沖個5%很帥,後來算給你看:
- 當沖手續費0.1425% x2(買賣)
- 交易稅0.3% 👉 每筆交易還沒賺就先噴0.585% 假設每月交易50次,光成本就吃掉29.25%,這還不算滑價和看盤時間成本!
法則2:技術分析像星座運勢?
發現超扯現象:
- 同支股票用KD黃金交叉,今天買明天賺 vs 隔週變壁紙
- 突破頸線買進,結果是假突破真套牢 後來才懂:技術指標都是落後指標,就像用後照鏡開車啊🚗
法則3:基本面好≠股價會漲
親身實驗過:
- 挑中「年年賺錢+高配息」的傳產股
- 結果股價5年不動如山
- 配息5% vs 通膨2% = 實質報酬3% 等於放定存還更省心💤
法則4:資金控管是雙面刃
自以為聰明的配置:
- 單檔不超過10%
- 分3批進場 結果獲利時:
- 賺20% = 總資產+2% 虧損時:
- 賠10% = 總資產-0.33% 要賺到退休金得操作上百檔股票,根本在玩大富翁!
🌞 2017後的覺悟:被動投資救了我
從沖仔變佛系大叔
現在投資組合長這樣:
╔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╦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╗
║ 投資標的 ║ 比例 ║
╠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╬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╣
║ 台股大盤ETF ║ 40% ║
║ 美股全市場ETF ║ 30% ║
║ 全球債券ETF ║ 20% ║
║ 緊急預備金 ║ 10% ║
╚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╩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╝
三個無腦心法
- 定期定額:每月發薪日自動扣款
- 再平衡:每年調整一次比例
- 刪APP:非必要不看盤(連大盤崩跌都別看!)
💡 給還在迷惘的你:投資終極答案
老實說現在年化報酬就7-8%,但:
- 每天多睡2小時
- 不用跟營業員裝熟
- 看到股市崩盤照樣吃麻辣鍋 這才發現:投資是為了生活,不是把生活變成投資啊!
最後送大家兩句話:
- 與其預測風向,不如打造方舟
- 慢就是快,少就是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