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50歲後出現這三種現象!醫師警告:失智風險激增2.57倍

身體出現這些變化要注意!醫學研究曝驚人數據

台北榮總最新研究追蹤近2000名50歲以上民眾發現,當同時出現「走路速度變慢、手掌握力下降、日常活動量減少」三種現象時,罹患非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竟會暴增2.57倍!這項研究特別指出,肌肉量流失與大腦功能退化存在密切關聯。

肌肉流失如何影響大腦?專家解密關鍵機制

龍合骨科診所游敬倫院長解釋:「肌肉就像人體的『第二個大腦』,當我們活動肌肉時會產生乳酸、腺苷等代謝物質,這些物質會透過肌肉中的特殊受體向大腦傳遞訊號,刺激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。」這種激素不僅能強化骨骼肌肉,更是維持腦神經細胞健康的重要關鍵。

日本運動科學權威石井直方教授補充說明:「特別是腿部肌肉活動時,會大量分泌肌肉激素(Myokine),這種物質被稱為『抗老化荷爾蒙』,能同時達到:

  • 促進腦細胞新生
  • 調節血糖血壓
  • 強化骨質密度
  • 改善血管彈性 等多重功效。」

每日30分鐘「黃金健走法」大公開

日本腦科學專家澤口俊之提出「70/30原則」

  1. 70歲前維持每周3-4次健走
  2. 每次至少30分鐘
  3. 選擇有綠色植物的環境效果更佳

特別要注意的是:

  • 步速應維持在微喘但能說話的程度
  • 腳跟先著地,帶動整個腳掌踏實地面
  • 擺動手臂時保持手肘90度彎曲
  • 行走時有意識地收緊腹部肌肉

日常三招強化肌肉訊號

  1. 握力訓練:每天早晚各做3次「用力握拳5秒後放鬆」的循環
  2. 起身練習:從椅子站起時刻意放慢速度,訓練大腿肌群
  3. 平衡挑戰:刷牙時單腳站立,左右腳各30秒

研究團隊特別提醒,50歲後每年肌肉量會自然流失1-2%,若同時出現: ☑️ 毛巾擰不乾 ☑️ 從椅子上起身需扶手支撐 ☑️ 步行速度低於每秒0.8公尺 這些都是肌肉快速流失的警訊,建議及早就醫進行肌肉量檢測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