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3公分魚刺穿胃險喪命!驚悚案例曝「偽Mirizzi症候群」作怪

喝魚湯拌飯釀大禍!3公分魚刺穿胃壓膽道

48歲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,一週前那碗鱸魚湯拌飯,竟讓他差點丟了性命!當時他貪快沒細嚼慢嚥,直到劇烈腹痛伴隨噁心嘔吐,才被家人緊急送往彰化醫院急診室。

電腦斷層驚見「胃壁穿孔」

急診科醫師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,發現驚人結果:

  • 胃幽門處卡著長達3公分魚刺
  • 魚刺已穿出胃壁形成2.5公分膿瘍
  • 發炎組織壓迫膽囊與膽道系統
  • 膽囊腫脹達正常2倍大

外科主任李忠懷醫師解釋:「膿瘍就像定時炸彈,壓迫位置正好在膽囊管與總肝管交會處,引發膽汁淤積與細菌感染,情況比典型膽結石更棘手!」

緊急手術清創保命

醫療團隊立即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

  1. 先清除胃壁外50c.c.混濁膿液
  2. 發現膽囊嚴重沾黏無法保留
  3. 改採傳統開腹術式完整切除膽囊
  4. 沖洗腹腔避免敗血症風險

術後病理報告顯示,膽囊壁增厚達1公分且充滿壞死組織,證實是長期受壓導致缺血性病變。

醫揭「偽Mirizzi症候群」機轉

李忠懷醫師拿出解剖模型說明:

「正常膽汁流向是肝臟→膽管→膽囊儲存→排入十二指腸。當外部膿瘍壓迫膽道,就像高速公路被土石流掩埋,膽汁逆流引發連鎖發炎反應。」

這種外來物壓迫型病變與典型Mirizzi症候群(膽結石壓迫)病理機轉相似,因此被稱為「偽Mirizzi症候群」,在國際文獻中屬於極罕見案例。

魚刺人體漂流記:從口腔到膽囊的驚險旅程

這根3公分魚刺的「人體旅行路線」引發醫師好奇:

  1. 突破食道關卡:順利通過直徑約2公分的食道
  2. 穿越胃賁門:通過連水都難逆流的括約肌
  3. 卡關胃幽門:停滯在直徑僅1.5公分的消化道最窄處
  4. 穿刺胃壁:隨胃蠕動刺入胃壁外層
  5. 引發連鎖反應:膿瘍壓迫膽道→膽囊壞死→全身性感染

「最不可思議的是患者竟毫無感覺!」李醫師搖頭說:「從吞入到就醫隔了7天,期間只有輕微消化不良,直到細菌毒素引發感染性休克前兆才就醫。」

銀髮族吞嚥5大風險因子

分析近三年急診案例,65歲以上誤吞異物風險是青壯年3倍,主要危險因子包括:

風險因子 生理變化 預防對策
唾液減少 分泌量減30% 小口進食配湯水
咀嚼肌退化 咬合力下降40% 選擇軟質魚種
咽喉反射遲鈍 延遲0.5-1秒 避免邊吃邊說話
假牙適應不良 敏感度降低 定期調整假牙
視力衰退 魚刺辨識困難 使用濾網熬湯

營養師建議家屬可將魚肉二次處理

  1. 清蒸後用濾網壓碎
  2. 混合豆腐做成魚漿
  3. 加入蛋液煎成魚餅
  4. 用海苔包裹成壽司捲

誤吞異物緊急處理SOP

若懷疑吞入魚刺,切記三要三不要

✅ 要做的:

  • 立即停止進食
  • 用燈光檢查口腔
  • 記錄不適位置

❌ 禁止行為:

  • 吞飯喝醋(成功率<5%)
  • 催吐(可能加深刺入)
  • 延誤就醫(6小時黃金期)

胃腸科醫師提醒:「即使通過胃部,小腸壁僅1mm厚,魚刺可能引發腹膜炎。建議48小時內安排X光追蹤,別拿生命賭運氣!」

最後王先生摸著右上腹的手術疤痕苦笑:「現在看到魚湯都有陰影,這根魚刺的代價太慘痛…」醫師聞言提醒:「細嚼慢嚥不是老生常談,是保命基本功!

分類:醫療疾病